五祖鹤阳拳,是南拳的一个门户。广泛撒播于福建的厦门、泉州、晋江、龙溪、漳州等地。深受人民群众的喜欢。 相传五祖鹤阳拳为蔡亦明所创。他是福建省晋江县五堂邦尾人,从小热爱功夫,时有河南府鹤阳师卖艺来到晋江,蔡深慕鹤阳师的武技,乃延至家中恳拜为师,吃苦学艺。几年后鹤阳师患病而亡,蔡亦明扶鹤阳师棺木回河南府,旅途往复十年,沿路求师访友,遍习各家各派拳艺。通过这一番艰苦的磨炼,使蔡亦明又学到了不少的东西,大开了视野,增长了才智,必威英超逐步到达登峰造极的境地。他在这个根底上汲采各家之长,以白鹤、猴猿、罗汉、太祖、达尊等五拳为根底,加上自己的心得体会,创编了这套拳术。并且为了留念其师鹤阳,便将这套拳术命名为“五祖鹤阳拳”。自此五祖鹤阳拳便开端广泛撒播。后来又由蔡亦明的高足,被称为“五虎将”之一的秀面虎沈鸿德于一九三六年在新加坡开了“亦明国术馆”,将五祖鹤阳拳传到了新加坡,菲律宾等国家。
五祖鹤阳拳,不管在套路内容、技击特色与训练方法等诸方面,都形成了一个完好的拳系。后人为了留念这位功夫大师,至今在他的家园还保存着对他讴歌的对联,曰。 “玉尺量材世见鹤,明灯起舞夜闻鸡。”又曰:“修身养气赖为本,练功综艺一气成。”
五祖鹤阳拳的主要内容,在徒手方面有三战,二十拳、挑闸、打四门、青风拳、连城拳、头扎、二扎、三扎、中管拳、千字打等拳术套路。器械方面有开山斧、青龙大刀、双拐、鹤阳水火棍、齐眉棍、钯、板凳、锄头号套路。不管器械套路,仍是拳术套路,可既单练,又能对打、对练。此外还有拧筷予,抓坛子、拧棒、扔沙袋、打肚、击胸、排肋等功力操练。
五祖鹤阳拳的训练特色:动作朴素大方,步法稳健势强,处处显示出一种气势磅礴、威武雄壮的姿势。在使习中要求摇肩梭胛、以气催力、发力有声、欲发先收、刚柔相济。百会提则头挺,牙关切则项强,两肩坠则胸怀守、十趾跷则是力生(也有练十趾抓地者)。小腹须防、尾闾节夹,提肠吊肚气内转。踢腿不过腰。腿法多为正踢、改变、挂,蹬、踹等。
常常从事五祖鹤阳拳的训练,能够促进机体的推陈出新、改进与进步内脏器官的功用、增强体质’此外还能够进步攻防技术水平,培育活络勇敢的优秀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