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捶是李派太极拳的集中代表,也是李瑞东先师的代表作。五行捶响誉武林,名录典籍,成为李派太极拳弘扬较广的拳法之一:
本文在此谈谈笔者修炼五行捶的感想:
一、文化理性太极拳
内功太极拳,借拳练内功,拳显法于外,功运化于内,而拳功之本的文化哲理更隐于秘。故说“学拳容易攻理难”。传统太极拳的文化底蕴、造化机理恰恰是指导文修武备致功致深的精髓所在,也是太极拳无穷韵味、无限魅力之所在,故而又非明不可。李先师“本理以造势,即势以运气,借气以生机,行机以达理”的名言,像一盏明灯昭示后人:“太极拳练理”,“非理无成”。传统太极真宗,由表及里,由浅而深,由拳而功,都是以自然大道的理性内涵而贯穿。道即理,理即道,无道不是理,无理不成道;无道不成体,无理不见功。唯有这亘古常存的无极真道和经久不易的太极常道,才构成动静的绝对真机和妙谛。本依太极道而有太极拳,所以人称“道法太极拳”,并遵守“道法自然”而以武演道。因此,太极修炼既需通理明法,又要依法明理,而且理解一层理,功上一层楼。理是拳功升发的“登天梯”,失掉理这个大前提、总指导、总基础、总窍要,太极修炼就必然会沦为李瑞东老前辈所云“盲人骑瞎马”的境地,而走向“盲修瞎练”的歧途,到头来“身练太极拳,不沾太极玄;不识太极门,难登太极殿”;“苦练一生,徒劳无功”。
“人天合一”是李派太极及其五行捶的理论核心和源头,是宇宙整体观、万物全息论的总概括,也是人天相应、探索人天奥秘的依托和基础。张绍堂先生在《序论》中所云,“在天为阴阳,在地为水火,在人为刚柔,在拳为虚实”,既说明人天相应,人天相通,人天一道,又说明人应天,拳应道,拳天一理。简言之,天道、地道、人道、拳道是一道,天理、地理、人理、拳理是一理。太极修炼探索人天相应之秘,造就人天合一之功,从中寻找益生养生真消息。明生理,当晓生理结构性能及其整体关联,以尽养护。明世理,和人善事,济人利世,慷慨大义,人心贵实,从“空无尽,时无休”的真体真机中悟觉和觅索静心安神,运气活机的康寿之道。
理靠心解,功由意造。一师百徒而功果不一,这是人的根基不一,悟性不同,窍有准误之必然。但是,对机理的悟练总是太极修炼共通的、根本的和必须的。故悟中练,练中悟,悟练结合,才是阴阳归一之法,也为太极修炼必须之法规。以心解理为悟理,从悟化中启开心窍,洞开智慧闸门,才可捷足先登,事半功倍,成就高真。古往先贤无一不是善悟善化人天秘理的典范。
二、后天之身五行体
太极是天地万物的总生机,有了太极才有阴阳精合成五行,阴阳细分呈八卦。八卦五行的实质都是阴阳颠倒周变,在太极拳中,这阴阳五行和八卦都是无形太极周流的自然象征。人,是天地阴阳、父母精血的精合体,既具五行禀赋的属性实质,又具八卦显象的天然象征。五行成形,八卦呈象,形象共融一身中。人是宇宙真体真机的一个缩影,生活在天地时空间,化生在太极周运的自然规律中。故说五行含八卦,八卦含五行,爻变卦变,形变象变,形象不离,形成人的千变万化,千姿百态。五脏这一五行属性、物质实体构成了人的生命之基,称为“命基”。就是这命基和生机构成了人的生命根源的总命理。
太极拳“静中求动,动中求静”,包涵了“知顺图返”的修炼要旨。动者网顺,拳以武演道;空松圆灵,柔和缠绵,浑然圆运,外活身形,内畅其气,演八卦,调五行,随心意,合天时,应太极;静者返合,静心合道,安其心,和其气,灵其神,空静虚灵,灵明觉性,一腔浩然,忘其形,合天空,应无极。从“空无尽,时无休”中悟觉真谛,动练形体,静养心神。应天时而强壮后天命体,乃“人与天合人则健”;应天时而练养先天性能,谓“心与天合人则灵”。李派太极拳及其五行捶的修炼,是自掌命运的主动操持,是“我命在我不在天”的兑现,这不但关注健康长寿,而且重视完美的太极人生。
三、五行化出五行捶
李派太极五行捶,即人盘拳。人,身是五行体,体在五行中。五行活化生命,生命本于五行。五脏是命基,五气是命本。五脏生五气,五气滋五脏。五脏兴则五气旺,五气旺则五脏壮。“道在身外,又在身中”,而五行生机就是身中的生机之道。这生机隐于内,自然周流,日夜不息,成为合和阴阳、生命保泰、身壮体棒之原本。五行捶突出五行这一太极拳主题,即明确面对人这一五行的生命本质,借用八卦错综运变之机和五行生克的化生规律,促进内在气机,造化命元,气血循环,活化生机。太极拳在性命能量的造化中侧重炼气,故人称“命功太极拳”,又有说“动气功”。五行捶强调五行实质及其特性,就在于突出内气运化,凝炼内功。其所以名称五行捶,也只不过为了更加精确和突出五行这一命理的生机罢了。其实,这也概括了所有太极拳的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