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的手法,泛指含打、踢等在内的徒手搏击技法。这里所讲的迷踪拳手技法,是指以手(拳、掌、爪、勾等)为主要击打部位而使用的技法。迷踪拳的手技法,是相对于全身别的部位的技法而言的。在迷踪拳中,人体周身主要部位称“十三头”,分别是头、双肩、双肘、双手、双胯、双膝、双脚,双手占其中的“两个头”。“十三头”均可发力击人,故有“十三头占天罡三十六技法”之说。在“元罡三十六技法”中,有八大手技法,这就是本文要说的主题。
八大手技法,是指人身体通过手而发出的八种击打方式,也可称八种发力方式。这八种击打方式,从方向上讲有前、后、左、右、上、下等方向,从劲力上讲有直、横、旋钻、缠裹、捋拽、下劈、上冲等多种。
一、直拳击打法。也称直击法,是指用拳向前直向发力击打之法。拳型为立拳,拳眼朝上,拳面朝前。击拳时整体齐动,劲力相挣,以身催拳,体齐力整,直击直回,快速迅猛。肘要微屈,勿全伸直。
二、横拳击打法。是指用拳向左、向右横向发力击打之法。拳为平放拳,用拳眼部位击打,向左击打,拳心朝下,向右击打,拳心朝上(左拳方向相反)。击拳时拳走弧形,身合力齐,横力破竖力,是拳中巧力的运用。
三、劈拳击打法。是指用拳向下发力击打之法。拳型为立拳,用拳轮部位向下劈打,也称劈砸。要求意为先导,气力贯于拳上,拳落如砸锤,势猛力足,力似千斤。
四、上冲拳击打法。是指用拳由下向上发力冲打之法。拳为竖拳,拳面朝上,拳心朝里。击拳时力走螺旋,力由心生,意催力发,拳高过头,大有把天击穿之概。
五、攉拳击打法。是指用拳向前、向上发力击打之法。拳走拧裹旋钻,始发腰际,拳心朝下,拳臂外旋向前、向上击出,发力终时拳心朝上,拳面朝前。发力击拳过程,是拧裹旋转的过程,也是劲力向前、向后相挣的过程。
六、掖拳击打法。是指用拳向前、向下发力击打之法。同攉拳相同点是,拳走旋钻拧裹,所不同的是掖拳臂内旋向前,向下击打,由拳始发腰际拳心朝上,到发力终变为拳面朝前下方,拳心朝后。
七、缠捋击打法。是指用手由中上位向外、向后缠捋击打之法。掌指如钩,臂内旋向外、向后缠捋是螺旋的应用。实战时借力打力,巧用拳力。
八、捋拽击打法。是指用手由低下位向外、向后捋拽击打之法。手行如上,力走螺旋,所不同的是由低下位向外、向后捋拽发力击打。
这八种手技法,平时习练时除了贯穿于拳术套路之中外,还可进行专门的单操练习。专习技击者,可不必习套路,专习单操手,配习其他功法、拳法即可。具体习练时,有定步练习、活步练习、空击练习、实击练习等多种方法。每种拳法可反复练习,熟能生巧,巧能生精,精能生化。功到精强,运用自如,随心所欲,顺其自然。
这八种技法是迷踪拳手技法中基本的技法,具体运用时要随机应感而发,灵变用之,还可生化出许多用法,简要说还有十六种手技法,分别是:缠推法、扑打法、掸击法、撩打法、反背打法、里旋手打法、外旋手打法、插击法、砍击法、抓击法、托击法、拍击法、撑击法、剪击法、挎击法、勾挂法。以上统称二十四种手技法。这些手技法运用时相互配合、相互转换,相互交融、相互整合而形成完备统一的打法。
实战搏击中,迷踪拳手技法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连连发招进击,直至摧毁对手为止。这也是迷踪拳整体技法在手法上的体现。这种连发进击,既有单手的连打,又有双手的连击;既有同一拳法的连进,又有几种拳法的组合连攻。正所谓:“出手三招,刁钻古怪。”也正如歌诀所云:“一二三、一二三、出手如弹紧相连,疾进连随击敌身,不达目标不为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