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您的位置:首页必威英超秘籍
搜索: 标题  

点穴与气血的关系

[日期:2016-01-31]   来源:中华武术   作者:何桐森    背景:  
A-  A  A+

我年已八十有二,在长期推拿临床实践中总结有八种手法,即按(也是同道们常说的“点穴”)、拿、滚、摩、抹、摇、揉、拽等八法,而八法之一的“拽”,即“点穴”与气血的关系。

人们一向认为少林为外家拳,武当为内家拳。又认为外家拳以刚为主,内家拳以柔为主。岂不知少林中的功法之一——点穴功却以柔克刚。由此可见,少林亦有柔术。“点穴”功法难学、难练,其功理奥妙,所以,流传至今,练习点穴功的人或会点穴功的人实在太少了。点穴的理论与其功法,不但是制服对手的武功,也是治疗疾病的疗法。从医武结合的观点来讲,它可以解人之危。

人体等于一太极,有阴阳之分。这是我国古代先祖在长期生活体验和实践中逐渐认识到的。宇宙间事物的现象,总是互相关联而又互相对立的。古代思想家就是从这些矛盾而又统一的事物和现象中得出来的一对概念一阴和阳。又以五行学说把人体内心、肝、肾、肺、脾分别归于金、木、水、火、土五行。以五行的特征来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生克造化。而人之所以生者,唯气与血。气血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是人体脏腑、经络、组织器官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因为气血和则生机蓬勃,欣欣向荣;气血失调则死机潜伏,息息欲绝。正是这样的自然运化,形成人的生老病死。所以,身体健壮的人,有时受到外来的突然损伤,气血失调,导致病痛甚至死亡。点穴法就是按照人们的穴位而使人的经络闭塞不能转动生息,或对病人的病情按点其穴位,从而使原本有病的身体经络畅通开窍,得以痊愈。《素问·举痛论》云:“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这是医学史上最早记载血液在人体内是循环运行且环周不休的。点穴法就是根据古人总结的经验,归纳出十二经脉360多个常用穴位。《黄帝内经》认为,人体通过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把内脏器官、体表、头面、躯干以及四肢、血管各部分密切联系在一起,使人体形成一个互相联系的统一整体。经络又是运行全身气血的通道。所以《黄帝内经》十分重视经络。在《灵枢·经络篇》中指出:“经络者,可以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调。”因此我们知道,气与血为人体养命的源泉,循行全身,无时无刻止息。而经行之道,是特定的流程,经行之时,也有特殊的规定。十二经脉360多个常用穴位,在人体一周时间,气血必经行一度,其经行十二个时辰为准。某时气血源头属某经,注于某穴。最重要的是准确知道气血源头,连带其他若干穴位。诸如子时为阴气已极,阳气始动;午时则阳气至极转衰,阴气初萌。若能懂得此中奥秘,依时辰而知其气血源头所在穴位立即闭塞,就不能循行气血,则四肢百脉阻塞,气血停滞,百脉皆受牵制,驯至四肢,萎疲不能转动,哑口结舌不能声息。非使被点之穴解开后不能复原。点穴功某种意义上说,已成为我中华医术的一部分。

我们现在再从现代医学的一支边缘学科——时间生物医学来对其进行探讨研究,就不会觉得它有多么神秘了。中医“子午流注针法”,是根据人体气血的变化,受日、月、星辰、四时八节的影响而施治,“子午流注”把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分别对应六脏六腑;而新兴的生物节律学认为,在生物体内存在着生物钟现象,就是说,生命活动会随着时间的进展而发生周期性的变化——神经调节的电波时强时弱。这与中医子午流注的认识不谋而合。所以用古典医学理论与现代科学相结合来探讨气功与武术中的点穴功法,并将其应用于临床就有据可依且有理可讲了。

十二经脉起于手太阴肺经,终于足厥阴肝经。其次序是爻与艮,离与坎,震与巽,符合六子之序。中医之子午流注正应先天八卦。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庚(大肠)辛(肺)壬(膀胱)癸(肾)子(胆)丑(肝)寅(肺)卯(大肠)辰(胃)巳(脾)午(心)未(小肠)申(膀胱)酉(肾)戌(心包)亥(三焦)。

阅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