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谚中曰“打拳容易走步难;步不稳,拳则乱;步不快,拳则慢。”由此可见步法训练在技击对抗中的关键作用。意拳中的基本步法就是基本功中的摩擦步练习。而在摩擦步的基础上又有几种有针对性的实战步法。意拳实战步法原则就是简洁、有效和灵活。还有一点就是意拳的步法是以走动式为主,而拳击的步法则以跳跃式为主。意拳认为跳跃式的优点是步法灵活,缺点是向前跳跃时容易给对手可乘之机。再者从体力消耗的角度来看,跳跃式要比走动式消耗的大,不利于保存体力与对手进行长时间的周旋。技术高超的拳手可借助步法突入有效的攻击范围进行攻击,然后退回原来位置,并能够连续不断的运用各种步法,不给对手以固定目标,始终把握实战的主动权。
意拳在实战中与拳击最大的区别就是,拳击在进攻中的基本间架不是左式就是右式,很少出现两面打法。而意拳从一开始站桩就始终围绕着两面练习的原则进行的,所以在实战中的打法无所谓左右,它是两面甚至多面进攻的战术。这种战术的顺利开展则完全依靠于灵活的步法,快速灵活的步法有助于迅速的出拳和起脚。如果脚下的动作慢了,手上的动作也就慢了。可见灵活的步法是技击的关键。它不仅能够维持自身的平衡,更能在进退反侧的转换中随时调整与对手的距离,能够有利的发起攻击和避免对方的进攻。步法好便于进行任何方式的的击打。运动中的目标要比固定目标难打的多,而熟练的运用步法,就可以避免被迫用手臂来格挡对方的踢打,同时又作好了反攻的准备。除了躲闪攻击以外,借助步法还能使你迅速的接近对手,摆脱困境,并保持体力,以便发出更有力的拳脚。一个凶猛但步法不灵活的拳手是毫无威力可言的,因为他在企图攻击对手的同时,早已挨上的对手的重拳重腿。脚的最好位置就是能够向任何方向做迅速的移动,同时又能保持自身的平衡,以便抵挡来自任何角度是攻击。
意拳的实战步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进退步
站立的步法、手形、与走步右式磨擦步起式相同。向前行进时,左脚向右、向前、行至右脚内侧中部,随即向左前方滑步,一步距离。脚掌落地,足根微虚。右脚随即跟步,为左式丁八步站立。接着练习右脚向前行进了,右脚向左、向前、行至左脚内侧中部,再向右前方滑步,一步距离。脚掌落地。足根微虚。左脚随即跟步,为右式丁八步站立。练习右脚向后退时,右脚顺原路退至左脚内侧中部,再向右后方滑步,一步距离.左脚随即跟步,足根微虚,为左式丁八步站立。练习左脚向后退时,左脚顺原路退至右脚内侧中部,再向左后方滑步,一步距离.右脚随即跟步,足根微虚,为右式丁八步站立。步法向前行进时的意念活动,与走步摩擦步原则要领相同。步法向后行进时的意念活动,与退步磨擦步原则要领相同。
2、大步练习
站立的步法、手形、与走步磨擦步起式相同,向前行进时,右后脚猛然踩地,后脚膝部弯曲、摧动身体和左前脚向前撞击,这时左脚抬离地面一、两公分,在后腿的摧动下向前滑步,约丁八步两倍的距离。前脚平稳落地时,右后脚随即跟步为丁八步站立。接着练习右脚大步向前行进了,腿部行进的路线、意念活动与进退步的右上步相同。其脚掌落地时距离,是进退步的右上步两倍,练习向后腿步时,右脚猛然下踩、回蹬、上站、摧动身体和左脚向后撞击,这时左脚抬离地面约一两公分。向后迈出约丁八步两倍的距离。左脚平稳落地,在左脚随身体同时向后撞击时,仿佛把两腿内侧相系的弹簧似有拉断之意。右脚随即跟步、为右式丁八步站立,接着练习右脚大步向后退步了,腿部后退的路线、意念活动、与进退步的右退步相同。其脚掌落地时的距离,是进退步的右退步两倍。为左式丁八步站立。
3、环绕步
双方以左式丁八步法站立。双方以左式不直的直拳肩架相互对峙,双方对峙的距离为50公分左右。我方主动攻击,以左脚环绕步例。右后脚猛然下踩前蹬,摧动身体猛然向左前外方撞击,左前腿同时抬起,脚掌微离地面,向左前外方,向内扣半步进步。左前脚踩地的瞬间,顺时针旋转。右后脚随即跟上,为左式丁八步站立,使原先与对手的正面对峙,变为“以斜击正”。在前脚踩地的瞬间,步到、拳到,攻击的部位是对手右面部。以对方左式站立。我方以右式站立为例。右脚、右拳在前,我方主动攻击。首先,左后脚猛然下踩、前蹬,摧动身体向右、前外方撞击。在右脚抬离地面的同时,脚掌向右前外方、内扣、滑步。右前脚踩地瞬间。顺时针旋转。后脚随即跟步,为右式丁八步站立,呈“以斜击正”的形式。右前脚踩地、发力的瞬间,右前拳同时发力击打对手的左面部。实战中,左式、右式环绕步,应灵活运用,以左右围堵圈打,和正面击打为原则,也可以在对方主动上步攻击我方时,我方运用环绕步,闪开对的正面攻击,以斜击正,击打对手。如果对方调整了步法的位置,拉开了距离,我方仍要保持肩架,再做环绕步,击打对手。